城乡不均衡难题如何破?中办、国办6日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有了更为清晰的路线图。到2025年,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再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等等。
“示范带动”,是《意见》的重要施策。城镇化建设不是一哄而上,而是要有所选择,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先行,积累经验、作出示范。城镇化更不是简单“造城”,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等方面都要打足“提前量”。“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率先在示范地区推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细化实化建设任务”“在示范工作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意见》重点强调“示范”关键词,为各地更加科学有序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县域是城和乡的“过渡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年来,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有益探索,县域单元的产业与人口集聚能力持续增强,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0%。尽管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快速演进的城镇化步伐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乡里人过着城市人的生活”越来越成为基层老百姓的切身感受。然而,横向比较,我国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率依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步伐,是未来向基层挖潜能的重要一招。接力迈稳城镇化建设步伐,要避免“一刀切”,更不可“千篇一律”。放眼神州大地,我国总计下辖了1300多个县。县城地域、功能、优势、产业、人口等不尽相同,这也决定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更加要因城施策、科学布局、富含特色。《意见》特别强调,要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因此,科学种好城镇化“试验田”,是各地面临的共同命题。
“科学”二字,尤须把稳。如何“科学”?归结到底还是要在功能上找准方向,在特色上找到“主打”。比如,资源雄厚、交通发达的县城,可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地处边境的县城,可能坐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可在强化公共服务和边境贸易等功能上“因城施策”,云云。
城镇化建设千头万绪,不仅要有市政交通、对外连接、老旧小区改造等诸多领域的配套,更要有医疗卫生、教育资源供给、养老托育服务、文化体育建设的及时“跟进”,着力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只要始终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就能更好地搭乘城镇化建设的“春风”,建设美好家园,让城镇化的“试验田”里百花齐放,让幸福生活更有质感。(周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