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要闻

我市超七成脱贫人口端稳“饭碗”

时间:2024-02-26 09:27:5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记者日前从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19.2万人,占全市脱贫劳动力(27.4万人)的70.07%;全市3077户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脱贫户均已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脱贫家庭2023年高校毕业生、雨露计划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90%以上。

  在当前稳增长、稳就业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关键在于我市相关部门针对脱贫劳动力进行了分类施策,有力帮助脱贫群众端稳“饭碗”。

  技能加持 就业有奔头

  1月16日9时30分许,在桂平市西山镇一产妇家里,48岁的月嫂杨美灵哄睡新生儿后,准备为产妇制作月子餐。杨美灵是蒙圩镇棉宠村脱贫户,照顾完上一户产妇出月子,马上接到了现在的订单。

  “我以前在路边摆摊卖水果,收入不稳定。”杨美灵说,党委、政府针对脱贫户的技能培训,改变了她家的经济状况。去年,她参加了育婴师相关培训,拿到了育婴师、月嫂、催乳师等职业技能证书。目前,她主要从事月嫂工作,月收入七八千元。“技能培训让我受益良多,有一技之长,到哪都能找到工作。”杨美灵自信地笑着说。

  一人就业,全家有奔头。我市多形式创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个人培训需求,不断加大培训力度,联合培训机构开设丰富的培训课程,着力提升技能培训的精准性。脱贫群众参加初级工培训和专项能力培训,不仅免学费,还享受生活费补贴政策,大大提高了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为帮助脱贫群众稳定就业,相关部门还以优质服务“送一程”:定期摸排实时准确掌握脱贫人口务工情况,认真落实好2次以上职业指导、推送5个针对性岗位、推荐1个培训项目等“251”就业帮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培训+就业”联动机制,“订单式”培训后向企业送工;定期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及时发布并推送给未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对有创业意愿的,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等创业就业支持政策;扩大开通乡镇公交车线路,包车“点对点”输送求职人员去应聘面试等,提高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交通便利度。

  2023年,全市共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3632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4006人次;向企业输送经过培训的脱贫劳动力3597人次;累计发放农民工就业创业奖补资金421.7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19万元。

  兜底保障 生活有盼头

  每天7时许,桂平市寻旺乡长安老乡家园社区保洁员何小玲吃过早饭后就出门清扫马路和责任片区里的垃圾。何小玲是垌心乡脱贫户,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到桂平市长安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与丈夫育有3个儿女,其中大女儿在读初中,患有听力障碍,小儿子今年才5岁半。

  此前,何小玲在家照顾孩子,家中收入主要靠丈夫外出务工支撑。2022年8月,其丈夫不幸患病,无法工作,家庭一下子少了主要经济来源,她家随即被纳入监测对象。后来,社区为何小玲安排了保洁员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收入1430元,让她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其家庭还享受低保、残疾人补贴、大病医疗救助等政策,一家人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击垮。“有活干、有收入,生活就有盼头。”何小玲说。

  公益性岗位,兜底和援助是题中之义。在全市脱贫人口中,有部分生活困难且要照顾家庭的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弱,需要托底安置。对此,我市综合考虑脱贫人口数量、就业困难程度以及公共利益需要,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带动一批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515名脱贫劳动力从事保洁保绿、治安协管、护河护林等公益性岗位工作。

  我市鼓励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和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2023年,全市18个重点工程项目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吸纳脱贫人口务工343人,发放劳务报酬1187万元;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施79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当地农村群众务工1255人,其中吸纳脱贫人口务工252人,发放劳务报酬108.64万元。我市大力扶持培育脱贫村特色产业基地,采取“平台公司+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户)”等模式,带动脱贫劳动力就地就业增收。2023年,全市589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农户增收63431户,其中脱贫户2813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率达44.64%。

  帮扶车间 留守有干头

  1月16日,在位于桂平市寻旺乡河南开发区的广西威汉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45岁的脱贫户梁洁丽熟练地拿起一双鞋子,仔细对比左右脚长度,检查接线、黏合处等细节,为每一双鞋子的品质把关。

  广西威汉鞋业有限公司是我市“三星级就业帮扶车间”,有3条先进的制鞋生产线,每年生产休闲鞋、马靴等200万双,目前有员工600多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0多人,是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示范企业。记者在车间里看到,工人年纪大多在四五十岁,大部分是妇女。

  “家里有老有小要照顾,在这里工作很合适,离家近、工作轻松,又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梁洁丽说,从广东的企业辞工后,她在广西威汉鞋业有限公司已工作6年,每月有稳定收入,公司还为她交社保和五险,她对此很满意。

  在脱贫劳动力中,有一部分以女性为主的留守劳动力,她们在承担家庭扶老携幼责任的同时,也有就业需求。对此,我市鼓励支持县(市、区)结合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脱贫人口就业需求等建设就业帮扶车间,拓建种植、养殖、旅游、商务等新型就业帮扶车间,不断扩大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能力。在桂平市,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共有92个,吸纳劳动力就业746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70人。目前,全市共建成就业帮扶车间357个,吸纳脱贫劳动力2945人。

  为了让就业帮扶车间长期发挥作用,我市建立就业帮扶车间专员联系制度,加强服务管理,通过“巩固提升一批、支持新建一批、有序退出一批”促进就业帮扶车间持续发展。同时,每年度对就业帮扶车间进行绩效评估,根据稳定带动就业能力、带动增收能力等情况给予车间带动就业奖补,有力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转型升级,推动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实现稳中有增。

  稳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我们要继续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继续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着力提升就业帮扶成效。”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锦秀说。

  编辑:李小锋  责编:刘阳  终审:龚济好 
推荐资讯
贵港:城市建设“火力全开”  市民生活幸福感“满格”
贵港:城市建设“火力
经济十强省“三季报”:这两个省份以何提速?
经济十强省“三季报”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
全市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现场推进会召开 朱会东作批示
全市建设铸牢中华民族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