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均已出炉,其中,江苏、湖北、山东、福建、浙江、安徽、四川和河南等8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全国。经济大省领跑对全国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大省领跑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今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要求,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
“经济大省”没有公布确切的范围。2022年8月在深圳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参会的6个省份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另外,福建、湖北和湖南省也明确表态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这9个省份也是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
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经济大省对稳定全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5个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其中,16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增速(4.8%),西藏、重庆、甘肃和内蒙古分别以6.2%、6.0%、6.0%和5.8%,位居全国省份增速排名前三位。
相比这4个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省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超过全国增速更具带动作用,在这16个省份中,来自前十强的省份就有8个,在增速排名中,基本上呈集团军地依次占据了增速前三位之后的位置。
其中,江苏、湖北、山东、福建、浙江、安徽、四川和河南省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5.7%、5.7%、5.6%、5.5%、5.4%、5.4%、5.3%和5.0%;湖南和广东分别增长了4.5%和3.4%。经济大省呈现整体性领跑。
为何经济大省能实现总量和增速领先呢?
工业是其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梳理前十强省份的数据,除广东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全国增速(5.8%)以上,其中,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和安徽分别增长7.9%、8.2%、7.8%、7.7%、6.4%、8.1%、6.9%、7.0%和8.8%。
以江苏为例,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5%,拉动全省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8.9%,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3.5%,较上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褚英国介绍,前三季度,浙江规模以上工业38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1.6%。其中,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纺织等主要行业同比分别增长20.2%、13.5%和10.6%,增速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皖豫提速
在前十强省份中,河南和安徽的表现抢眼。与大多数省份增速下滑的情况不同,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增速均呈现逐季加快。河南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是4.7%、4.9%和5.0%;安徽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是5.2%、5.3%和5.4%。
是什么原因推动河南和安徽这两个省份增速逆势加速?
梳理河南和安徽两省的主要经济数据来看,仍然是工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而细分行业来看,汽车和电子产业两大支柱产业以两位数的高增长对工业以及经济大盘拉动最大。
河南省统计局称,河南坚持把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态势作为经济发展压舱石。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近八成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省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7.5%,其中1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汽车、电子等主导产业拉动有力。前三季度,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9%、17.8%,合计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加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1.9%,比上半年加快4.6个百分点。
这两年,河南在汽车产业中风头正劲。2023年4月,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投产,比亚迪的投产带动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今年7月,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正式投产;另外,富士康也“回归”郑州造车。这些巨头落户推动河南实现动能转换。
同样,在汽车和电子产业带动下,安徽也实现了加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居全国第4位,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均居第1位,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3个、1.2个百分点。
在主要行业中,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9%、为安徽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28.7%、居各行业首位;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1%、比上半年快3.3个百分点,贡献21.9%。两大行业合计贡献50.6%,上拉全省规上工业增幅4.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集成电路产量增长57.3%、汽车增长43.4%、新能源汽车增长82.6%。
最近几年,安徽汽车产业增长势头迅速。近日,合肥市工信局发布消息,截至10月21日,全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实际产量已经突破100万辆,远超去年全年74.6万辆的总产量。预计2024年合肥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130万辆。
目前,合肥集聚了比亚迪、大众、江淮、长安、蔚来、安凯等整车企业,随着比亚迪合肥等新工厂达产,其产能释放将带来产量和产值的攀升。合肥工信局还发布,1月至9月全市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产量分别增长39%、5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