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区组织部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永葆为民初心 办好民生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区各级组织部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从群众最期盼、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办好民生实事中守好初心,在为民纾解难题中厚植为民情怀,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中担当使命。
聚焦“急难愁盼”
用心办实事解难题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察民情、排民忧。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扎实推进2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南丹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结合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组成慰问组到离退休干部家中开展“登门入户解难题·真情服务暖人心”活动,详细了解离退休干部在医疗报销、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浦北县委组织部通过县、乡、工作站、行政村和自然村“五级联动机制”,广泛收集难点热点问题,每月梳理10件最急难愁盼问题,责任到岗、落实到人,推动机关党员干部集中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学生假期看护难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24个。
昭平县委组织部在农村(社区)、景区等创建“红色驿站”160多个,吸纳党员志愿者250多人,为群众提供凉茶供应、充气充电、临时救援等便捷服务。
纾解“堵点”“痛点”
服务企业落到实处
“多亏了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队上门帮助,我们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产品线转移,比预期至少提前了一半时间。”瑞声科技(南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自治区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队驻南宁市工作队的帮助和协调下,该公司的工装模具顺利实现了转移投产。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区各级组织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围绕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等问题,积极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今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在全区集中选派工业振兴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的重要部署。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出台《工业企业特派员工作方案》,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中统筹选派工业振兴特派员,到重点工业企业、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当好“服务员”“施工员”“宣传员”,助推工业全面振兴。目前,自治区和各市、县(市、区)选派的1092名工业振兴特派员已全部到位。
贵港市委组织部选派30多名干部担任工业振兴特派员,选派30名干部担任项目“行政经理”,联系服务全市70多个重点项目、100多家重点企业,指导解决产业链发展难题200余个。
贺州市委组织部集中选派100名熟悉金融、法律、科技等工作的党员业务骨干,组建“强企助商”红色服务队,帮助园区、企业落实扶持优惠政策、办理行政许可等事项30多件。
柳州市委组织部启动实施专家智力帮扶基层项目,通过“人才+项目”模式,选拔百名优秀人才对接帮扶县乡企事业单位,共促成120多个产业项目,培训本土人才3200多人。
创新活动载体
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
坚持为民办实事与业务工作相融互促,是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大力开展“党课开讲啦”暨“十场名家云直播、百名讲师示范课、千场党课下基层”活动,参加学习党员累计达上百万人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就近到全区149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活动,线上线下参与打卡38.8万人次;开展“将《红色传奇》进行到底”系列活动,通过建好一个红色传奇主题馆、用好一批“红湾”主题阅读分享区、建设全区万条红色文化长廊等措施,推动《红色传奇》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让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
为满足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梧州市委组织部在市党群服务中心成立“西江大学堂”,邀请38家公益机构、90多名党员志愿者入驻,开设幼儿教学、琴棋书画、课外辅导等精品小班课程,提供公益培训服务。
玉林市委组织部创新搭建“为民红绳”线上线下对接管理服务平台,群众有困难事、忧心事、烦心事可在网上勾选服务内容,在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系一根红绳,党组织或党员干部主动认领群众红绳,帮助排忧解难。目前,全市共有51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认领红绳,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6000余次,帮助困难群众实现1.2万多个“微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