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连续6轮强降雨如何应对——直击广西防汛救灾一线
6月以来连续发生6轮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75条河流127个站出现超警戒水位,多地出现洪涝、山洪及地质灾害……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广西各地各部门闻“汛”而动,干部群众冒雨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筑起一座座“堤坝”。
强化防洪调度应对超警水位
22日9时,自治区水文中心继续发布洪水橙色预警。当天一早,自治区水利厅下派到梧州市的工作组就下点开展洪水防御工作。“今天是我们到梧州工作的第6天,工作组每天会检查水库、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和山洪灾害点,督促相关单位按应急预案进行严防。”工作组成员陈长生说。
在梧州市水利局一间办公室内,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最新的雨情、水情等信息。“今年汛期以来,梧州已应对了西江第1号至第3号洪水过境,预计西江梧州水文站23日还将出现22米左右的洪峰水位。”梧州市水利局副局长邓颖说。
这是6月22日拍摄的桂林市一处被洪水淹没的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近期,包括梧州在内的广西多地迎来防汛大考,特别是累积雨量大,雨落区还与前期高度重叠。据自治区气象局统计,16日20时至22日06时,广西累积雨量超过100毫米的乡镇有425个,在全自治区占比34%,主要河流频频出现超警洪水。
为减轻洪水灾害影响,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大对流域骨干水库、水电站以及大藤峡水利枢纽等的防洪调度力度。其中,通过流域防洪工程联合调度,削减西江梧州河段洪峰流量约10000立方米,降低洪水位4米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采取调度措施,广西本次强降雨洪水过程累计避免或减少土地淹没面积至少84.8万亩,避免或减少人员转移约40.91万人次。
及时监测预警确保安全转移
20日凌晨,资源县河口瑶族乡出现特大暴雨,葱坪村下陡水站22小时累计降雨量达250毫米。相关预警信息通过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自动发送至县水利局、乡镇以及村级山洪责任人。
鸣警笛、敲锣、喇叭呼叫……乡里组织18名工作人员迅速赶到村里,挨家挨户叫醒低洼地区群众,并安排群众转移。虽然暴雨导致一些房屋损坏、多处路桥塌方,但得益于“应转尽转,应转快转”,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
6月1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工作人员在抢修道路。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立足于关口前移,广西健全完善了暴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根据雨情、水情、灾情及天气趋势预测情况,及早启动应急响应,为防灾避灾打出更多的提前量。据统计,6月17日至21日强降雨期间,广西共发布相关灾害预警短信6314.1万条次。
与此同时,各地还加大了地质灾害“人防+技防”预警预报,增设2000多处专业监测设备,加大对隐患点和风险区的巡查排查力度。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周文介绍,6月1日以来,广西共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18次,黄色预警130次,追加黄色预警65次,追加橙色预警26次,广西自然资源系统共派出工作组1292批次3876人次,巡查排查8500余处地质灾害。
争分夺秒救助受灾群众
持续强降雨导致多地出现洪涝、山洪等灾害。广西强化防汛救灾力量配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最大程度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月18日,融水县四荣乡九溪村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发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部分民房被冲垮,进村的道路多处塌方,交通、通讯一度中断。
危急时刻,“95后”村干部潘紫萍挺身而出,在泥泞的山路上手脚并用,冒雨行进,挨家挨户动员,分批带领村民突围避险。“人都出来了,我终于可以放心了。”潘紫萍说。由于提前预警,九溪村成功避险59人,全村安全转移139人。
潘紫萍(右一)与村民合力把村里老人转移出村。黎寒池 摄
梧州市藤县塘步镇禤洲岛位于浔江上,四面环水,17日以来,由多个政府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挺进“孤岛”,转移存在受灾隐患的岛上居民。“我们租用了9条船,成立了突击队,有序组织群众撤离,并做好到安置点的服务保障工作。”塘步镇副镇长韦长成说。
在应对本轮强降雨过程中,广西统筹协调抢险救援力量,形成了以3.49万名专业应急救援人员为先锋力量、21万人的“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为保障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共紧急转移避险20多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8万多人。(记者徐海涛、杨驰、黄浩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