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开启网上预报名,考研辅导的热度持续上涨。据报道,有些考研辅导网店号称有“内部资源、私密人脉”,且保证初试不过可退费。不少学生听信了店家宣传,并为此支付了高价报名费,结果所谓的辅导机构收完钱就跑路,更别提兑现承诺的课程和服务了。
近些年,考研热催生考研培训热。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考研培训市场规模已超110亿元,年增长达30%以上。在此背景下,有的机构搞“全日制”“天价培训”扩大市场,以“协议班”“保过班”吸引学生,不但涉嫌违规经营,而且也会误导行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保过班”“保分班”按约定兑现课程服务,本身也是违规的做法;而以“保分”为名收取费用之后就失联的商家,不只是涉嫌违规经营,还涉嫌以“保分”为名进行欺诈。
对此,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而考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也不要轻信这样那样的虚假宣传。考研从来就不存在“内部资源”,需要的就是考生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复习规划。唯有充分克服过度依赖考研辅导活动的心理,才能以正确心态迎接这场人生的又一次大考。
宣扬所谓“保分班”“协议班”和“保过班”,本就是有关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行为。我国《广告法》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而且,这种营销模式,对培训机构而言也不可持续。表面上看,“协议班”“保过班”会让培训机构快速获得生源,增加现金流,但在录取人数既定的情况下,机构招生规模越大,意味着不能通过初试关的考生越多。当退费学生占比提高,很可能会让机构经营因退费过多而产生亏损。
另外,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曾发布规定,严禁研究生招生单位举办考研辅导班。200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明确,高校教职工不应参与社会上组织的各种考研辅导活动和编写考研辅导书籍或资料,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研辅导活动。因此,如果真有所谓的“内部资源”进行“内部运作”的话,显然就属于严重的考试违规行为。
对于考研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违规经营,考研生不但不应轻信盲从,而且应该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以及电商平台也要加强对考研培训机构的监管,维护考研生的合法权利。
当前,考研培训存在一定程度的应试化倾向,有考生相信通过培训可提高自己的上岸概率。从个人角度来看,考研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正规的考研培训机构无可厚非。不过,即便有了培训机构的助力,也不能把通过考试的希望全部压在这上面,更不要相信所谓的“保分”“保过”。在考研路上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本人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具备真才实学。(熊丙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