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收听《今日关注》,今天我们来关注桂平市的一个废弃矿区,看它是怎么样从难见草木生长到重新“披”绿的。
听众朋友,我现在是在桂平市木圭镇的麻竹基地,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竹海绿波,每当一阵阵风儿吹过,万千竹子随风摇曳,仿佛大海的波涛在涌动,而三年前,这里只是矿坑遍布、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坡,这巨大的变化真让人感叹。
李学华:每次看到这里都挖得烂烂的,坑坑洼洼的,支离破碎的,心里面真的很不舒服,草都不长。
记者采访金垌村党总支部书记徐月长
金垌村党总支部书记徐月长:我们这个土地,以前基本上挖矿之后草都不长,很贫瘠。那个时候满山满岭都是井,有些井挖了100多米,那个井口呢,一般都是直径1米到1.5米这样子,那时候有人掉下去啊,有牛掉下去啊,以前就是这些地方没有那么平,都是很大那个坑的。现在他(李学华)每年带动我们的贫困户,基本上每个月都很多人过来,帮他砍竹笋啊,除草啊,施肥啊什么的,解决很大那个就业问题。
记者采访桂平市竹海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学华
桂平市竹海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学华:我是这个镇的一个村民,我小时候也来这里造过林,当时是比较好的泥土,很矮的丘陵,是种果啊什么的,但是前几年我回来呢,我就看到这个基地都挖得烂烂的,坑坑洼洼的,支离破碎的,心里面真的很不舒服,草都不长,那我就想看看,有什么办法把它利用起来,之前我也认识了广西师大的邓教授,他们一直也是搞种植的,后来我就请邓教授过来先看这片地,后来又请到广西林科院的徐教授过来,(他们)认为这片地还是可以种竹子的,第一能够快速生长,又保水保土,特别那个根系,固土的作用非常好,又长得快,我所以我就选择种麻竹了。
主持人:2021年2月,李学华成立桂平市竹海种养专业合作社,租赁木圭镇金垌、龙安等村的废弃矿区土地3000亩,开始打造他的麻竹基地。为改善矿区的土壤,李学华请来了数十台钩机,把深坑逐个填平,还投入了数百万元购买有机肥和农家肥改善土壤。2021年,李学华带领村民种下1600亩麻竹。
李学华:在种植过程中,我们种了就遇上了有些是虫的,虫的就是主要是蚜虫,病呢就是主要是那个笋腐病,高温阴雨多的时候,它那笋刚刚长出来就会烂掉,很难解决的问题。
记者采访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刚开始我们每年都要来的四五趟,逐步逐步成功了,我们就逐步脱开了,我们在网络上能够解决,解决不了了,就亲自要过来这里啊,帮他亲自操作,现在笋腐病的问题,也要把它解决。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振国:这个老板从一选地开始,我们就介入进来了,就是这块地到底能不能种啊,他就让我们过来看,我们过来看,我们给他现场去拍板,是可以种。这片地有一部分是矿山,有一部分是桉树林,桉树全部清理完之后,才种了这个麻竹。矿山的话就是被大家挖来挖去的,植被破坏很严重,道路凹凸不平,很多土壤都是矿山洗过土的,没有什么营养,比较贫瘠,就是慢慢的通过种竹子,给它恢复过来啊。
记者采访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振国
主持人:有了专家教授的指导,李学华如鱼得水。
李学华:这片面积是3000多亩,一开始呢我就种了1600亩,当年种第二年就有笋了,后来2022年又种了1040亩,我们今年就是再扩种了300亩,下一步呢我想把这些竹子怎么丰产,在丰产方面呢,不断的提高那个品质产量,总的来说都比较顺利。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一年种两年收,三年就疯长,四年(竹笋)就大根大根的生长出来了,农民朋友最喜欢这个品种。
李学华:看见那些母竹小小的,长那笋又多又大,哎呦,她也很开心。
主持人:为了创建这个基地,李学华和他的合伙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回想创业的历程,他们感慨万千。
李学华:我的爱人一开始都不支持的,因为这个基地是投了很多很多的钱,而且我前几年赚了钱都投了进去,又在亲戚那里借了很多钱,才把这个基地搞起来,她起初是很反对的,但是现在见绿油油了,又长很多笋了,看见那些母竹小小的,长那笋又多又大,哎呦,她也很开心。
记者采访李学华的合伙人陈阳
李学华的合伙人陈阳:2021年当时遇到天旱嘛,对于种植来说是大忌,我们当时是抽水,人工挑水来淋的,3月份种嘛,种到5月份呢,这个苗都死,我们补了两三次才全活下来,你看当时投资了那么多,是不是?确实想放弃,我们竹海走过了3年多,到目前我们已经觉得胜利在望。展望未来,我们更有信心走下去。
主持人:竹海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李学华和他的合伙人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来运作。
李学华:我们基地确实大,我们就划成很多个区,一户人管一个区,有些两户人管一个区,就有200户人来这里参加管理。
管护工谭卫民:我来自广西百色德保县那边,就是跟爱人来这边割笋采笋,来这里承包有200多亩地,这种工作的话也就是比较自由嘛,我们就喜欢这种工作,年收入有9万多。
管护工小李:在这边开一下挖机,开一下那个车去拉笋,在这边好,又可以回家晚上,收入还可以。
村民谢女士:(记者:阿姐你老家是哪里啊?)紫荆。(记者:在这边做了多长时间?)几年了啊,我们按件计酬的,干多一点就得多一点,在这里近家里嘛,可以照顾家里小孩啊是吧。
李学华:习总书记说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总书记说的真的是太好了。
主持人:为了呵护竹林的成长,三年来,李学华把汗水全部洒在基地上,正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们种下的麻竹苗成活率达95%以上。2022年5月,基地迎来了第一次竹笋采收。竹笋采收后基本上是销往柳州、南宁等地。
李学华:竹笋加工呢,我们也是做了几千平米的厂房,主要是(加工)酸笋跟清水片,还有酸笋尖,下一步呢,我们正在建一个车间,是有冷库的,有做笋丝的,还要想再进一步搞即食的,现在正在动工,搞一个厂房,主要做笋干。现在这个基地基本上都长得绿油油了,每天都有一两万斤笋,在高产丰产的时候,到7月8月的时候,有3到4万斤鲜笋。今年的笋比去年多很多哦,(工人:要多很多)你们要加人,(工人:要加人)今年开始进入丰收年了,笋比去年要多一半,今年可能要得16、17万块钱哦(工人:应该有)。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右三)与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振国(右二)在木圭镇麻竹笋基地
木圭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学文:这个竹海麻竹笋基地是我们镇的一个支柱产业,它为我们木圭镇的联农带农,脱贫攻坚是有比较好的带动作用,而且李学华这个基地,他能够发展那么大的规模,是我们大家都很佩服他,对他那种魄力很敬佩,大家都觉得他很有眼光,能够看中这个产业。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振国:因为我们竹林的话,对这个生态效益是非常好的,你看它每年冬天它落叶,它落到地下去以后产生很多这种有机肥和土壤一混合,它这个肥效慢慢的就改观了,它慢慢的地下水越来越干净了,这种是能看得见的,而且就是周边的这些动物什么鸟啊虫啊什么的,慢慢的都吸引过来了。
李学华的合伙人陈阳:我们今年正在培育麻竹苗20多万株,满足周边以及区内种植户的订购,现在竹苗都有一米多高了,长势很好,大概今年年底到明年春季,我们将以质优价廉(的种苗)供应给他们,共同做好麻竹产业,我是越来越有干劲了。
李学华:我后半辈子就专门搞好这件事情,把这基地搞的越来越好,我记得习总书记说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总书记说的真的是太好了。
主持人:桂平市木圭镇的废弃矿区,经过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重新“披”上了绿装,蝶变成为了生机勃勃的竹海。同时,该地将矿山生态修复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多赢的良好局面。这种做法显然值得肯定。感谢收听《今日关注》,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