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长假结束,不用工作吃喝一周,突然要去上班,不少人在朋友圈感叹自己患了“节后综合征”。昨日,南宁疾控专家提醒,“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假期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例如在节后的几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和学习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神经衰弱等。为避免出现这一情况,大家可在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加以注意,恢复“满血复活”状态。
●调节饮食
假期聚会,难免多吃荤食,大量吃烧烤,喝冰饮酒水等,很容易造成肠胃不适。
节后几天喝点杂粮粥有助于受损肠胃的恢复,但是如果吃得过于清淡,也会造成微量营养素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应注重营养搭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下简称《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要注意增加深颜色蔬菜的比例,与浅色蔬菜相比,深颜色蔬菜含有更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膳食指南》建议,要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樱桃、猕猴桃、黑莓、柚子等水果含糖量相对较低,可以适当食用。还可多吃点新鲜的沙拉,因为生吃蔬菜水果可以保证最大的营养含量。
●坚持运动
除了饮食调整,节后还要逐渐恢复运动,因为运动对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有好处。吃与动是两个方面,运动有助于使胃口调整到正常状态,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控制体重,还能改善睡眠质量。
大家可以在下班或放学后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慢跑、游泳、跳舞、打羽毛球等,使疲劳的身体状态得到调整,更有活力地开展节后工作。
根据《膳食指南》,要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
●早睡早起
相对于上班、上学来说,很多人假期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熬夜和睡懒觉,生物钟被打乱。节后又很难快速适应,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
如果在假日期间把时间安排得太满,或走亲访友,或长途奔波,或通宵娱乐,不给自己留一点休息时间,就会导致睡眠不足。
疾控专家提醒,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如心血管、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小孩睡眠不足的话,还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发育。
补救措施之一是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午休。如果因为生物钟被打乱而导致晚上难以入睡,不妨洗个热水澡、听听轻音乐,这样有助于睡眠。
心理上的适应也很重要。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提前想想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安排,厘清头绪,把心态调整到平时的状态,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