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广西建设。什么是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简而言之,就是让这个城市成为青年求学、就业、定居等多向选择的第一站,让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要真正从青年视角出发,设身处地理解青年所思所需,集聚更多青年人才资源,不断推动形成“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对城市更有为”的良好局面,努力达成“广西承载青年梦想,青年引领广西未来”的美好愿景。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青年发展领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佛系”“躺平”“摆烂”等越来越多的新词从青年口中蹦出,我们不禁要反思,在人口结构变化和激烈人才竞争环境下,当代青年面临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正愈发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城市已经成为青年人口最集中、发展最活跃的区域,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西全力聚焦青年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区域的若干措施》,目前14个设区市和111个县区都已经建立起全面覆盖、规范运行的青年发展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共青团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近年来,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便是最好的诠释。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好地优化青年发展的规划环境、就业环境、居住环境等,更好地满足青年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
注重因地制宜,推动青年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2024年广西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强调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要结合城市特点和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城市对青年的承载力和凝聚力。一方面,要优化青年就业政策。加强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至关重要。同时要深入实施技能广西行动,多层次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不断健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政策体系,推动青年人才有业就、好就业、就好业。另一方面,着重在组织青年建功立业上下功夫。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组织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助力城市建设,投身创新创业热潮,增强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让青年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注重发挥特色,推动青年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青年是社会最富活力、最具创新力的群体,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因素。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要结合城市地域特征和资源禀赋,放大比较优势,促进青年发展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发力、相互支撑。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可以考虑将产业优化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与青年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发展型城市与发展型人才共融互通,引领青年在“急难险重新”等重大项目中挺身而出、担当实干。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城市,可以将传统文化与青年引育留用进行有机融合,立足当地文旅产业挖掘青年就业岗位,让青春之力与古老文化热情碰撞,增加城市的“青和力”。“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其他城市可以在部分城区先行探索经验,以特色美食等为载体,通过宣传营销打造有味、有情的城市形象,进而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落户。
注重普惠均等,推动青年与城市发展与时俱进。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是面向全体青年,而非其中的特殊群体,要时刻掌握青年的发展状况和利益诉求的变化,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在住房上,要着重优化青年住房保障体系,稳定住房价格,同时推动在青年聚集区域配建“青年公寓”、打造“青年驿站”,提供租房住房、社会融入等综合性服务,解决青年在城市的第一道难题。在青年健康上,推动城市街区、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各类城市公共服务空间“适青化”改造,助力提高青年体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不断缓解青年就业竞争压力。在养老育儿上,加大医疗卫生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养老育幼政策服务体系,更好解决青年后顾之忧,让后浪在城市奔涌,让城市激荡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