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网评品牌活动启动。记者随活动采访团走进北海市涠洲岛,实地了解公益诉讼保护生态环境情况。
生态优美的涠洲岛五彩滩,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游览。
广西三月三假期虽已结束,但在前往涠洲岛的渡轮上,游客依旧络绎不绝,有些轻装出行来涠洲岛一日游的,也有拖着行李、带着家人休假的......在谈及为何选择涠洲岛作为休假旅游之地时,游客们纷纷称赞涠洲岛风景及生态之美。
涠洲岛是广西最大的海岛,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岛屿及附近海域自然条件优越,各类生物资源丰富。在涠洲岛五彩滩,潮水退去后,在石缝积水中可以看到一些小鱼、螃蟹,或是爬行游动、或是静止不动。
“涠洲岛生物具有多样性,很多野生动物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但是也出现一些非法捕捞、非法狩猎的行为。”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苏莉向记者介绍,上个星期,海城区人民检察院在五彩滩依法对两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公开提起公益诉讼。案件通过检察院公开提起诉讼、法院公开审理的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
检察官对涠洲水库进行取样检测。
2021年5月,北海市人民检察院在涠洲岛建立公益诉讼监督联系点,并与涠洲岛管委会签订了《关于加强北海检察机关与北海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公益诉讼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北海检察机关通过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深化加强检察机关与涠洲岛管委会的双向常态化协作,与涠洲岛管委会形成合力,目前已联合驻岛部门、环保志愿组织等开展保护行动9次,挖掘公益诉讼线索24条,办理区域案件28件,对涠洲岛海域非法捕捞犯罪实现精准指控,并追究生态赔偿责任,追回32余万元生态修复金,用于周边海域增殖放流。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海洋生物都在珊瑚礁当中栖息,因此对于珊瑚礁的修复和培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由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盗采珊瑚、海洋开发、环境污染等原因,海洋里的珊瑚礁已呈退化趋势,涠洲岛附近海域亦是如此。
黄雯向采访团介绍珊瑚礁修复情况。
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引,积极探索实践以培育珊瑚的替代性修复方式修复生态环境。2022年6月,在征求违法行为人的意见后,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检察院联合涠洲法庭和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的专家教授,将生态修复金用于涠洲岛海域的珊瑚培育。
涠洲岛珊瑚馆展示的各式各样珊瑚礁。
目前,涠洲岛附近海域已成功培育珊瑚苗2050株,修复海域面积达200亩,有效得保障涠洲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珊瑚礁就像陆地上的森林一样。珊瑚培育起来后,筑巢引凤,大量的鱼类和贝类就会在珊瑚礁里聚集、栖息,能更好地修复海洋生态环境。”黄雯是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也是涠洲岛珊瑚馆馆长,他表示,以后将更好地利用好生态修复金,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海洋保护和生态保护战略。
检察官在鳄鱼山景区内检察公益诉讼监督联系点向游客发放普法资料。
人民群众是公益诉讼监督线索的重要来源。2021年5月,北海市人民检察院在涠洲岛建立公益诉讼监督联系点。公益诉讼监督联系点的建立,为检察机关了解岛上社情民意、收集公益诉讼监督线索提供窗口,并形成快速收集、快速反应、快速处理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新模式,打通了公益诉讼守护最美海岛的“最后一公里”。 |